昨日,二十余载久演不衰的天津京剧院原创现代京剧《华子良》在滨湖剧院上演传承版。这台台前幕后均由新一代京剧人担纲主力的剧目,通过传承京剧艺术让年轻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在津派文化精品的代代相传中弘扬革命精神,发扬红色传统。
文化“两创” 铸就经典
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天津京剧院推出取材于文学作品《红岩》的现代京剧《华子良》。小说中,华子良是一个配角,以其为主角在当时是一个新角度。戏曲艺术讲求虚拟化、程式化,现代剧目创作往往面临很大挑战。这部剧目创排之时,编剧赵大民、卫中,导演谢平安,唱腔设计续正泰,音乐设计李凤阁,以及王平、杨乃彭、邓沐玮、王长君、李经文等多位艺术家,从剧本、调度、表演等方面精心打磨、一同付出,以强烈的京剧本体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了《华子良》这部经典之作。
该剧自搬上舞台以来,演出超过500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奖项荣誉与观众口碑兼具:荣获文华大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国家级奖项;被北路梆子、芗剧、白字戏、越剧、姚剧等多个剧种移植演出;剧中“下山”一折被中国戏曲学院选为表演教学内容。
以戏传艺 培养人才
时光荏苒,如今,剧中很多主要演员已从中年唱到了花甲、古稀之年。能够在舞台上见到新一代“华子良”,是许多观众所期盼的。前不久,该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天津京剧院也启动了传承版排演工作。
该院院长王则奇表示,剧院一直坚持“以戏传艺”,这次排演传承版有三个初衷和考虑:一是要把这出经典剧目原原本本地传承下去,达到演员、乐队、舞美等全方位的传承;二是要把原版中老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传承下去,所以邀请原版中华子良的饰演者王平担任传承版总导演,同时由老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三是想让中青年演职员将京剧博大精深的艺术传承下去,因为现代戏的表演方式和传统戏不同,所以要考虑传统戏与现代戏的全面传承。
谈到排演传承版,华子良创演者王平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他直言:“实事求是地讲,年轻人掌控经典剧目的能量可能还不够。开始也有困惑,就是我们能否呈现经典剧目的状态,面对挑战,大家通过付出和努力,不断强调对人物的理解,给每个人物进行精雕细刻,尽力复原成原版的样子,在排演过程中传承老艺术家们精湛的演技以及精益求精的艺德。”
红色经典 凝聚力量
王大兴、司鸣分别饰演华子良,李珊珊、万琳、王嘉庆、赵芳媛等分饰其他角色。司鼓孙永、操琴刘磊、指挥祝福……传承版的演员、乐队、舞美等,均是新人。建组之初,王平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这个戏没有配角和群演,大家都是主演。因为这是一个凝聚集体创作智慧、高水平展现的经典剧目,所以不能忽视每一个大小角色的作用,讲求的是通力合作、克服困难。“虽然年轻人不能跟前辈艺术家们去比较,但可喜的是看到了他们的进步,每个人都有亮点。而这些亮点,正来自于他们的朝气、活力以及旺盛的舞台表现力。这次排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也发现了他们身上更大的空间和发展,相信他们今后在舞台上还能更加成熟,我觉得这就起到了传承的作用。”王平说。
王则奇表示:“通过复排,确实看到剧院中青年演职员在各方面的提升。2026年是天津京剧院建院70周年的日子,我们希望通过精排优秀传统剧目、复排原创经典剧目,把剧院的整体艺术水准和综合实力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并向社会各界汇报天津京剧院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方面的成果成效,弘扬京剧国粹艺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