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概况 > 正文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 时间:2024-12-17 21:00:52 来源:  作者:  点击:

  

  

  

  

  11月8日,刘香兰在2024年(第四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活动现场展示织锦技艺。新华社记者 周慧敏 摄

  “太高兴了!这是最完美的结果。”在得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兴奋地说。

  日前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三个中国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这表明中国非遗保护成效显著,并获国际认可。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这种海南黎族在制作衣被用品时使用的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产品称为黎锦。

  “不能让黎族传统技艺失传”是刘香兰最朴素的愿望。今年55岁的她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13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织锦。

  2013年,刘香兰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召集村里妇女一起织黎锦,希望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出一份力。次年,她成立公司销售传统的黎锦服饰,也承接床旗、壁画等其他文创产品订单。

  文创产品的涌现也让古老的黎锦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融入黎锦元素的手提包、书签、桌旗等时尚产品已成为海南热门的伴手礼。

  

  黎族织娘在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的家中展示含有黎锦元素的吊坠(2023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力度这些年一直在提升。”刘香兰说,政府对这项技艺的重视也推动了黎锦行业发展,她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80万元至100万元。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建设产业联盟……近年来,海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黎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已从2009年时不足1000人扩大到2万多人。海南100多所中小学也开展了这项技艺的实践课,6个市县建成了5个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看来,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选手们在技艺比赛现场编织黎锦(2023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走入米兰设计周,走上巴黎时装周秀场,在马耳他、德国和保加利亚举行巡回展……近年来,这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让黎锦成为海南的靓丽文化名片。”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正在加快自贸港建设、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省份,将持续健全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体系,不断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包括最新列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内,中国目前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原标题: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记者:周慧敏、钟群

  

  (编辑: 孙洁)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412/t20241207_37816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