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旅游 > 正文

龙桥铁犀 铁犀护青龙 镇河祈安澜

  • 时间:2024-11-01 18:51:29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邵阳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戴子荣走进位于资江与邵水交汇处的水府庙游园内,想再睹“宝庆古八景”之一——“龙桥铁犀”的芳容。这尊铁犀身长约120厘米、高约66厘米、重约1吨,被围在一个小池内,双目炯炯、身躯健壮、面目凶悍狰狞,头上的独角已损毁丢失。

  戴子荣是广西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进入邵阳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工作。

  “它的出现地点并不是水府庙,而是不远处的青龙桥。”对于铁犀最初安放之地,戴子荣一语道破。

  “龙桥铁犀是指以青龙桥和置于桥墩的铁犀为中心的水域、市街所构成的景区……”铁犀的尾部竖立着一块青石,上面刻有“龙桥铁犀”的来龙去脉。

  青龙桥是横跨邵水的交通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多次被更名。公元1225年,南宋理宗赵昀以邵州防御使即帝位,年号宝庆,升邵州为宝庆府,青龙桥被命名为“跃龙桥”,以庆宝地腾龙之盛。按八卦方位,此桥在城东“震”方,中国古代神话以震位之神为“青龙”,宋代灭亡之后,此桥被改名为“青龙桥”。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东关城楼,此桥位于东关下,亦称“东关桥”。邵阳方言中的“东关”与“冬瓜”发音相近,民间亦有“冬瓜桥”之说。1978年,该桥改名为“东风桥”。直到1992年重修,该桥才再次命名“青龙桥”。

  青龙桥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乾宁元年搭建的一座木桥,历史上因受水灾之困而屡次被毁,百姓深受水患之苦。戴子荣介绍,南宋理宗二年(公元1226年),郡守宋仲锡主建,改木桥为石砌五墩风雨廊桥,并铸造出两只铁犀牛置于中墩上游,以镇水怪,保一方安宁,祈愿“波涛永息”。

  戴子荣说,由于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古人把“江水为害”的原因归于“水怪(蛟龙)”为虐,以为只要对水怪进行威慑镇服,即可抑制洪水的发生。古人认为神兽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因此,人们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托于一些“镇水神物”身上。当遇到洪涝灾害或者修建水利工程时,便会铸造他们心目中的镇水神兽,放置水中或岸边以祈求平安。

  我国古代的镇水习俗,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理一处水患,就要在水患处投下铸造的铁牛一尊,意在镇服水患,保一方平安。此后,民间就有铸造神兽来镇水的传统。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正所谓“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牛亦识水性,可降水怪。所以,古人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历史上,守护江河安澜的著名镇水神兽有都江堰石犀、山西省永济市的唐开元铁牛、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镇河铁犀、北京颐和园镇水铜牛、湖北省江陵县长江江堤的荆江铁牛等。

  那么,为何要在青龙桥上铸造铁犀呢?“传说犀牛具有避水神力,可用来镇服水怪,抑制水患。”戴子荣解释道。

  1838年,清朝道光年间涨大水,青龙桥上两只铁犀被大水冲走,双双沉入河底。1968年,邵阳修建资江一桥时,从河里捞起一只铁犀,而这时距离它沉入河底已有130年。这只铁犀历经沧桑,是邵阳人民不屈不挠与洪水抗争的历史见证。被打捞上来后,它被安置在水府庙戏楼旁,供游人观赏。

  1992年,青龙桥重修,我市以水泥塑巨犀于桥头两侧。2018年1月,4只全铸铁制造的卧姿铁犀取代了水泥雕塑巨犀。每只铁犀长2.5米、高1.5米、重2吨。它们分立于青龙桥的两端两侧,被寄予镇河祈安澜的期盼,继续守护着城市的繁华和变迁。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sxxw/202410/t20241030_334889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