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机构 > 正文

全民国防教育日这些知识点要知道→

  • 时间:2024-09-11 19:28:09 来源:  作者:  点击:

  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升全民国防素养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增强国防安全意识,掌握国防安全知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全民国防教育,“全民”是关键,“国防”是内核,“教育”是途径,人人都参与到国防教育之中,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什么是全民国防教育日?

  9月是“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

  

  全民国防教育的标志以长城、烽火台、盾牌三个要素构成“国防”的概念,外围用橄榄枝烘托、装饰,红五星高居正上方代表祖国无上的尊严与荣耀,“G F J Y”为“国防教育”汉语拼音缩写。

  

  全民国防教育日成立背景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2001年9月15日为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2024年9月21日是第2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活动主题: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升全民国防素养

  

  

  全民国防教育日的目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全民国防教育的普及,美、英、法、意、匈等国设有与国防教育日性质和功能相类似的“国防日”。

  

  什么是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国防教育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水利、气象、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我国国防的性质

  我国国防的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卫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即我们的国防是全国人民的国防。

  第二,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国防不受外国势力的影响,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即我们的国防是独立自主的国防。

  第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我们不要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占我国的一寸土地。即我们的国防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国防。

  

  

  国防的职能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巩固国家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国防工业、国防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公民的国防义务

  ☆履行兵役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国防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2001年4月28日,我国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了《国防教育法》。

  法律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

  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只有国防强大

  才有家庭幸福

  关心国防

  就是关心我们的家人

  责任编辑:邱瑾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4/09-06/30597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