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19时30分,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广场上,21名海城高跷艺术团的演员身着艳丽戏服踩着鼓点儿兴高采烈地登场了……一袭黑衣的头跷、二跷演员挥舞着马鞭,快步如行云流水,王婆戏耍烟袋的彩排引来围观者一片笑声。
8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等主办的“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开幕式在乌鲁木齐举行,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53支民间艺术团队1700多名民间艺术演员参加了艺术季,海城高跷作为代表辽宁唯一的民间艺术项目参加演出。参加本届艺术季的21名演员都是海城农民,他们表演的高跷不仅舞进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舞上了美国、奥地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际舞台。
彩排现场,文丑头顶竖着小辫,风趣诙谐,上装女旦抖动彩扇,下装众丑高难度的跷功令人惊叹。
为了突出此次“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主题,海城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特意准备了21个手鼓,手鼓、高跷共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都是来自海城牛庄、牌楼、耿庄、朱家堡子等十里八村的农民。平日里务农,有活动时召之即来,演完即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城高跷代表性传承人、海城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团长邢传佩对记者说。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海城高跷经数代民间艺人和专家的加工、整理,形成了如今热烈、粗犷、奔放的表演风格。彩排当天,演员们各种组合造型令人目不暇接,4人组成的“孔雀开屏”如孔雀翩翩起舞,而由5人组成的“飞人”造型更是令人叫绝,中间3名男演员一字排开相互挽臂,两侧各挽一名女演员,3名男演员踩着急促的鼓点儿开始原地旋转,此时两侧身轻如燕的女演员便顺势“飞了”起来,场面扣人心弦。
新疆市民刘伟说:“今天带着孩子遛弯儿,正好遇见海城高跷彩排,孩子很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高跷和高跷文化。孩子也是从头看到尾,到结束了都不愿离开,非常精彩。”
大学生关虎说:“我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高跷表演,没在现场看过,在新疆头回见踩高跷‘飞人’,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再看一次。”
本届新疆民间艺术季上,河北的扇舞中幡、上海的奉贤滚灯、安徽的花鼓灯、浙江的百叶龙、广东的高桩醒狮、重庆的铜梁龙舞、贵州的侗族大歌、海南的黎族竹竿舞、广西的壮族天琴歌舞、西藏的锅庄舞都让人大开眼界。
邢传佩说:“此次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选定海城高跷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是因为海城高跷充满激情的表演以及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记者 杨竞)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