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研究显示20年间西藏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

  • 时间:2024-08-02 23:27:04 来源:  作者:  点击:

  

  研究显示20年间西藏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

  记者7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格局变化率是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数据、计算后,衡量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站长王小丹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世界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西藏的生态格局变化率越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区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2000-2020)》数据显示,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周萍带领研究生在西藏扎囊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综合示范区开展沙地试验样方植被生长状况监测。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纪80年代,雅鲁藏布江畔沙尘漫天,当地群众一吃饭便满口沙。如今,记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绿意盎然。据了解,矮种苹果树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人工林碳汇交易促进林草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沙化面积持续减少,灾害性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在西藏申扎县,位于海拔4730米的中国科学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站。“我们正加速开展科研攻关,为修编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支撑。”王小丹说。

  颁布实施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建设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和网络,并实现业务化运行;推广高寒区生态恢复科学技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始终坚持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答好守护青藏高原生态这一‘必答题’。”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涛说。

  (责编: 李文治 )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xccx/lytg/202408/t20240802_4284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