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礼品 > 正文

鲤鱼村:民族文化绽魅力 特色产业促增收

  • 时间:2024-08-02 22:44:58 来源:  作者:  点击:

  

  

  青山脚下的鲤鱼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夏季是旅游旺季,短途游、就近游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出游方式。兴仁市鲤鱼村依托浓厚少数民族文化和凉爽天气,加上丰富旅游资源,在满足市民近郊游的同时,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田园风光。

  在村委会旁,占地22亩的鲤鱼乐园吸引不少孩子嬉戏游玩。今年,鲤鱼村通过提质改造升级,乐园已成为一座集无动力游乐区、戏水区、沙滩区、摸鱼区、游船区、研学区、烧烤区等的综合性乐园,能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游客的娱乐需求。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我们从兴义开车来的,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凉爽的天气很吸引我,小朋友在游乐场玩得很开心。”游客周先生说。

  “2000年9月5日(农历八月初八),首届贵州·兴仁苗族‘八月八’风情节举办以来,每年这一天我们都会举办盛大的节日。”走在田间小路上,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说,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游客。

  鲤鱼村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少数民族群众,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62%,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88%,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20年,鲤鱼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黔西南州原生苗族文化重要传承地,是集养生、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地。

  鲤鱼村鲤鱼坝则是苗族集体祭祀场所,每年农历八月初八,兴仁及周边县市的苗族群众向这里聚集,多则5万人,少则3万人。

  上午8时左右,他们首先祭拜眺望东方的始祖蚩尤,吹打传统乐器。木鼓、芦笙、唢呐声,伴着苗族祭师朗诵的经文,让人们感受到千年前苗族先民的生活、劳动场景。

  “大家挑着稻穗、酒、粑粑、鸡、鸭、鱼、鹅等物品,从四处走来。”田锦华说,行游到祭祀场所后,放下担子,吹着芦笙,跳着板凳舞,饮酒唱歌,打粑粑,一片欢乐祥和景象。祭师在大树旁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鲤鱼村也绽放出新风采。在鲤鱼村,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逐渐发展种桑养蚕等产业,苗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微风拂过,稻浪在田间摇曳,玫红色的三角梅尽情舒展着枝叶。村里,苗族群众吴贞会正忙着加工客人定制的蚕丝被,“今年一斤茧最高卖到35元,加工蚕丝被价值更高。”

  发展种桑养蚕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更多村民加入桑蚕养殖的队伍。2023年,鲤鱼村桑蚕产鲜茧1.6万余斤,年产值240余万元。

  “现在鲤鱼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家家门前通水泥硬化路,出门有车坐、家里有楼房,便民服务站、卫生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文化广场等便民服务场所应有尽有。”田锦华说,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万元。

  “五一”期间,提质改造升级后的鲤鱼乐园正式投入使用。如今,鲤鱼村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化项目,同时还新建鲤鱼广场、玻璃观景台、滑道等项目,打造了鲤鱼湖、鲤鱼大小龙潭、仙人桥等景点,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szdt/202408/t20240801_851857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