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礼品 > 正文

天柱县创新机制激发传统文化活力

  • 时间:2024-06-13 21:56:39 来源:  作者:  点击:

  天柱县创新机制激发传统文化活力让非遗“潮”起来

  

  从《五虎平西》《寒江关》《霸王别姬》到《安全出行》《婚事新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用古戏唱新事,是天柱县非遗变“潮”的探索之一。

  天柱是文化大县,民间戏剧有阳戏、大戏(也称汉戏)、侗戏等三种,每一种戏,都具有各自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满足年轻群体需求,天柱适当对戏剧进行创新性改编,保持传统唱腔、戏服等核心要素不变,将歌词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改编,突出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内容。

  天柱还创新戏剧传播方式,邀请县自媒体协会对演员就网络直播、视频剪辑等技术进行培训,让演员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对排练过程、脸谱描绘、戏服穿搭等技术要领进行录播,制作成学习视频作为网上教学内容。

  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支持下,天柱在演出现场开设直播,实现戏剧线下、线上同步展示,改变以往戏剧口传心授的传播模式。如今,《苗侗儿女幸福长》《弯道取直谋振兴》《发展产业是根基》等戏剧,在各村各寨演出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刊播,浏览量达20多万人次,传统戏剧搭乘现代网络技术焕发新生机。

  非遗不断“潮”起来背后,是天柱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在保护、传承上下功夫,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不懈努力。

  为保护好当地非遗,天柱成立了文艺演出企业,对三种戏剧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向外承接订单,实现市场化运营,提高演员经济收入,激发保护内生动力。县文旅局联合县非遗中心、县民宗局组成调研小组,将三种戏剧的历史发展沿革、剧团生存状况、现存传承人情况纳入调研重点,对戏剧集中的渡马、坌处等乡镇散落剧目、历年演出场景图片、道具等进行收集,利用扫描技术制成电子档案。截至目前,引进非遗项目资金500余万元,收集戏剧优秀曲目302首、建立基本信息档案89个。

  在非遗传承上,天柱制定相关办法积极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如用好学校社会传承机制,以渡马小学为中心,逐步辐射到各中小学。成立16个少年宫,开设戏剧、民间武术等12个活动课程,每周二、四最后两节课专门用于排练戏剧,聘请戏剧师傅指导学生认识脸谱、识别道具、练习唱腔、演练步法等,学生依据爱好选择角色,定时参加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的练习。

  同时,组织对戏剧有兴趣的教师参与,共同开展传承戏剧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编写戏剧校本课程教材,举行戏剧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原创作品竞赛。完善家族传承机制,戏剧“老戏骨”从有血缘关系的族人中挑选合适人选进行传承,并同步纳入传承人认定范畴。截至目前,认定戏剧非遗传承人13人,培养学员600余人,为戏剧发展传承注入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szdt/202406/t20240607_848488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