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公享堂,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津区几江半岛老城区,是明代景泰年间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江渊宅第。近年来,江津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后,积极探索活化利用的新模式,于2023年11月8日将江公享堂开辟为了“江津区诗书画院”,打造集创作、展览、交流、研学为一体的文化平台,为江津老城的改造和文物保护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元素。
一、坚持保护第一,打造文化传承阵地
一是高度重视。江津诗书画院为“人文江津”系列项目,江公享堂是江津城区重要文物资源,对于二者的融合发展利用,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现场工作会,协调项目推进,保证了诗书画院的如期开院。二是严格把关。为了在保障文物建筑有效保护的同时,发挥其最大功能,江津区文物部门与江津全区诗书画文学艺术门类会员进行多方研究讨论,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在保证文物完整性同时达到诗书画院的功能要求。三是建立机制。江津区诗书画院开院后,建立健全“周、月、季、年”常态化活动机制,让市民感受品味传统文化、学习交流传统文化,助力诗书画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创新机制模式,盘活文物建筑资源
一是开辟文艺家创作工作室。邀请了江津籍在外文艺名家,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中国书协理事、重庆书协主席漆钢,中国农工党中央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陈可之担任江津诗书画院顾问,并在院内设置书法、美术、诗词、楹联等创作工作室。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坚持社会效益同时,探索引进了“草木缘茶花室”等一批具有文艺情怀的新文艺群体小伙伴,共同参与院堂的运营管理,为江公享堂利用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丰富社区文化供给。定期开展文化讲座、文艺沙龙、文艺培训、茶艺花艺等一大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真正让江公享堂这个古老文物“活起来”。
三、精准自身定位,构建交流互鉴平台
一是立足本土,做好区内交流。深入挖掘江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人文江津故事,开展采风、创作等主题活动,推动新时代江津文艺创作的大繁荣。二是川渝联动,做好跨地区交流。用好用活诗书画院这一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川渝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如举办“川江一脉四面山水——川渝青年书法邀请展”。三是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模式,主动邀请更多名家来院“传道授业”及开展“拜师学艺”等活动,坚持出精品,出人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