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舞台 > 正文

榜上有名!海南省博物馆两方碑刻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 时间:2023-08-12 23:30:53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开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其中,海南省博物馆两方唐穆斯林珊瑚石墓碑名列其中。

  

  海南省博物馆14号展厅

  走进海南省博物馆14号展厅,黄灯照射下的三块墓碑静静矗立在玻璃展柜里。与常见的长方体墓碑有所不同,这三方墓碑造型独特,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这些墓碑来自海南陵水、三亚沿海一带的穆斯林古墓葬群。”海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静介绍,入选的两方墓碑都是由当地海边的珊瑚石雕刻而成,其碑额为尖顶,呈山字型,尖顶两侧为山峰形状。经考证,这片穆斯林墓葬群为唐至宋元年间的古墓,其多为竖穴土坑墓,前后两端各竖一块珊瑚石墓碑。墓碑大小规格不一,有的高达66厘米,宽52厘米,厚10厘米左右,皆由珊瑚石雕刻而成。碑有四种形制:火焰形、山字形、半圆形、三角形等。碑额下雕有 “生命树”,还有圆月、神鸟、卷草纹和锯齿纹等图案。内雕有阿拉伯或波斯文字,内容为《古兰经》文、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如“斋月吉日”)等。

  海南岛东南沿海一带发现穆斯林古墓群,这些墓主人或因台风、战乱诸因,曾经停泊或落居海南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民族大学王恒杰教授一行深入陵水穆斯林墓葬群调查(海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静 摄)

  据古籍记载:唐至宋、元年间从阿拉伯、中亚细亚、古占城(今越南境内)地区的穆斯林“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或“南海诸国朝贡及互市之船舶”经琼州、雷州半岛,到广州去闽浙,但“皆遭风而驻舟舶者也”。这一纪录表明,唐至宋、元时期,曾有大批穆斯林在海南岛沿海生息繁衍。

  上世纪70年代,在海南陵水、三亚沿海一带海滩上,陆续发现5处穆斯林古墓群。

  墓碑就地取材,大部分墓主人身份为迷

  

  陵水福湾穆斯林墓葬群(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静 摄)

  这批古墓葬相对集中,排列有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墓碑均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海边的珊瑚石雕制,遗体安葬在沙滩上的坑道里,头朝西北(或北),脚向东南(或南),侧身屈膝,面朝西方,为典型的穆斯林葬俗,并带有早期穆斯林墓葬特征。

  该片墓葬群的发现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甚至不远万里前来探究,追踪古代穆斯林在海南岛的足迹。

  墓碑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

  

  三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藤桥墓群(三亚市旅文局提供)

  墓碑既有鲜明的穆斯林民族特色,又有独特的海南地域特征,是研究海南回族来源乃至“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2008年,海南省博物馆在即将开馆之际,从三亚市博物馆和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调拨了一批这样的墓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海南省博物馆致力于向外展示和传播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多年来多次出岛参与国内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多个展览。下一步,海南省博物馆将会把这些墓碑作为民族文化交融、海上经贸活动的重要研究对象,重点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编辑: 符月娇)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ywdt_55370/gzdt/202308/t20230808_34703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