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传统文化活化传承,淮南市注重基础,突出特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坚持保护第一。成立市文物局,设立“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保护督察科,切实压实文物保护与利用职责。结合新一轮“三区三线”划定、淮南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的机遇,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
坚持合理利用。举办传统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年均开展传统书法刻字、绘画文化素养讲座,中国画、国粹京剧进校园等5类30余场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举办《寿州窑精品瓷器联展》《大唐寿州 瓷耀天下——寿州窑精品瓷器展》等4场文物异地展览展示,推动文化遗产交流传承。
坚持多方宣传。联合央视直播频道,开展“非遗火老虎过大年”活动直播。与蚌埠、阜阳联合举办系列非遗汇演,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教学,普及非遗传统知识。与市电视台联合摄制《云打卡淮南市博物馆》《文物有故事》电视节目,短视频《一千多年前的吉祥文物你见过吗?》数日点击量突破三百万人次。
坚持传承发展。建立特色项目传承机制,根据项目自身传承特点,以院团、班组、家传和招徒等方式,对一些优秀项目进行定向传承。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个,其中省级以上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1人,其中省级以上32人。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下基层开展传习活动,在幼儿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讲座示范,全市有城乡花鼓灯培训班50多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