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5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联合虎台小学开展了“科技与文物保护的奇妙融合——陶器修复体验活动”,54名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青海省博物馆在对今年科技活动周“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主题的充分理解上,结合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中的“青海考古成果展”特别策划的。科技让文物“活下来”又“活起来”,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强有力支撑。在活动中同学们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青海考古成果展”,走进了宗日遗址等青海考古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遗址,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海考古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通过认识考古和文物修复工具,了解考古学及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体验展厅互动设施等,关注到了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投身文物保护的热情。
在“陶器修复体验”环节,青海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以“文物医生”的身份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讲述了“石蜡的软化点”“固化剂和粘合剂的化学反应”“生石膏与熟石膏的区别”等陶器修复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并向同学们演示了陶器的修复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简单的陶器修复中也要运用到诸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知识课堂结束后,大家两两合作完成了陶器修复,体验了表面清理、粘接剂调制、拼对粘接、缺口塑形、石膏填充的完整步骤,让参与者在探索中提升了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感受了文物修复的“神奇”和修复者们的“工匠精神。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科技手段就开始进入文物保护。如今,科技已经深度参与到文物保护、修复的全过程。此次开展的“科技与文物保护的奇妙融合——陶器修复体验活动”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将文物保护与科技知识相结合,既帮助孩子们增长了科学知识,也让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更好地推进了青海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在未来,青海省博物馆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科普教育活动社会化、群众化、制度化,为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努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