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黄河故事,展示河南形象,总结推广系列戏歌创作的成功经验,推进河南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2月22日,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出彩河南》戏歌创作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此次研讨会形式独特,现场专家研讨和演员演唱穿插进行。
“出彩河南”系列戏歌杨盛道和张昀作词,由作曲家耿玉卿、王兆逢作曲,该系列戏歌,目前有《放歌河南》《老家河南》《出彩河南》三首,是近年来豫剧戏歌创作的新尝试。
“中原大地风景秀,黄河儿女竞风流,老家河南天下中,根在河洛底蕴厚……”《出彩河南》系列戏歌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戏曲跟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朗朗上口的歌词、昂扬向上的旋律,通过戏曲演员优美的声腔表演,生动传神地展现了大美河南的形象。
河南省戏剧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蒋愈红说,《出彩河南》系列戏歌,用河南独有的戏曲形式热情地讴歌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一经推出便广为传唱,网络点击率已超过1300万人次,其中《出彩河南》荣获了第三届戛纳国际微电影节唯一最佳品牌奖,成为河南新的文化名片,将河南戏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主创人员,杨盛道用“三个需要”进行阐述创作系列戏歌的独特背景,他说,创作三首戏歌是提高政治站位的需要、展示河南形象的需要、增强河南人自信的需要,主要展示河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反映河南改革发展和巨大变化,畅想河南的美好未来和远景擘画。“创作‘出彩河南’戏歌,就是想把新时代河南风貌唱出来,让河南人自信起来,得劲起来!”杨盛道说。
“这三首戏歌思想性、艺术性非常强,它们外树河南形象、内强河南精神,用艺术的形式讲政治,用演唱的方法做宣传。特别是作品《放歌河南》里把打好‘四场牌’用戏歌形式展现出来,政治站位高,也唱出了新时代党中央对河南的期望。犹如戏歌所唱‘只要咱撸起袖子加油干,河南的明天就更出彩’。”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如此评价:“《出彩河南》系列戏歌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三个大来概括,即大情怀、大视野、大手笔。大情怀来自于作者对家乡、对河南的热爱、厚爱、真爱,这种大情怀构成了《出彩河南》的情感浓度;大视野来自于历史自觉和时代意识,所谓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纵向横向构成了历史大坐标,展示的是作者的思想深度;大手笔由歌词、音乐、以及艺术家的深情演唱共同构成,展现了艺术高度。”
“这组戏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还传播精准,展示了创作者的学识、见识、认识,是对老家河南、出彩河南的最好展现。讲文化自信还是要从传统说起,有历史自觉,才有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真诚期盼中原更出彩,戏歌更多彩。”王守国说。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伟说,这三首歌曲都是在歌颂河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放歌河南》从歌词的内容上聚焦在河南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奋发向上的河南形象。《老家河南》侧重于以宏大的历史观、深情的笔调阐述了河南的人文之厚、地理之美。《放彩河南》又有所不同,它是以点带面,提炼了从历史考古发现到河南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现代化的特色特征。
陈晓伟建议,在创作河南戏歌时考虑如何将河南故事细化深化,从影像的记录化能够兼顾影像的故事化层面,把词曲内容和好的影像化叙事结合在一起,让戏歌走得更远。
“三首戏歌既是创新又是一种引领。”河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青年戏剧评论家贺宝林认为,这三首戏歌是印在河南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亮点,它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弘扬了河南传统艺术,传播了河南的历史文化,三首戏歌既有文采和思想,又有格局和高度,和政论性歌剧相比,它具有更多的审美属性,和文人性作品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专家杨诚勇认为,这三篇戏歌作品具有政治站位、区域定位和文化品位,三位一体,是将传统文化进入现代传播的有益尝试,讲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河南,山河壮丽、人民豪迈的河南,也是一曲盛世之歌。
现场,李文慧、杨丽萍、喻新安、耿玉卿、方可杰、马蕊等领导、专家纷纷发言。
会议还举行了首届河南省戏歌推优活动启动仪式,活动将进行戏歌征集、创作、转播、评选和成果展示,推出更多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精品佳作。(记者 温小娟)
责任编辑:陈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