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适合种植葫芦,今年我们调整全村种植产业,种植了1200亩葫芦,准备打造新疆乡村葫芦文化第一村。”4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委组织部老干局党校驻五工台镇幸福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郑睿提起今年的发展规划如数家珍。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位于县城以西7公里处,S201、乌奎高速贯穿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村民219户656人,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幸福村生态环境良好,有丰富的葫芦、葡萄种植资源,有大片古榆树、海棠、白蜡等林木,拥有丰富的天然植被,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具有极大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特别是葫芦文化,已经形成了当地的特色。
近年来,幸福村按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依托村内现有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村内核心旅游资源——乡村葫芦园,加快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由原来的村文化室改造的葫芦园,占地面积约60亩,有葫芦雕刻、文创体验、葫芦作品展示、亲子游乐场等6000平方米,周边古树连片、生态环境良好。部分村民建立了民宿客栈,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民宿客栈有6家。2019年,依托葫芦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葫芦研学雕刻技艺吸引过境游客近4万人,实现旅游纯收入30万余元。
葫芦园负责人陶海滨表示,葫芦谐音是“福禄”,寓意吉祥。五工台镇确立了幸福村整村打造福禄村的定位,逐步引导农民种植葫芦,葫芦园负责收购,促使农民增收。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贺妖奇说:“2019年10月,村集体自筹240万元完成4.8公里巷道硬化改造工程,组织群众在房前屋后、巷道院落内栽种林果树木10000余棵,乡村环线观光游玩的硬件基础条件趋于完善。”
今年,幸福村结合“美丽庭院”的创建,把南七个巷道和北六个巷道打造成中华福禄寿喜葫芦文化巷道,针对南四巷打造250米葫芦长廊;重点对南侧巷道完成10家民宿客栈的改造提升,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创建“美丽庭院”;北侧巷道重点打造特色卫星工厂,招商引人,让扎扫帚、编箩筐、做布鞋、蒸豆腐、油作坊、烧瓦罐、擀毛毡等老艺人老有作为,传承手工技艺,让游客在参与生产劳作和民俗工艺的活动中习得农耕文化知识和乡土生活经历。
同时,幸福村依托悠久的农耕文化和葫芦文化,在村南侧老晒场60亩地建设文化演艺中心广场,打造游客服务中心和儿童游乐场并配备相关娱乐设施,增加游乐园、迷宫活动设施。计划新建大型停车场2个,可提供停车泊位300个。将现有文化室改造,招商出租4间门面,让乡村集市火起来,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各种旅游节庆活动、艺术活动带动经济发展,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增收的发展模式。
“我们以唐代烽火台遗迹为特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将村内1300余年历史的唐代烽火台遗址和1400亩红提葡萄、唐墩酒文化与全疆唯一以葫芦为主题的葫芦雕刻创客园、散落在村庄的乡村民俗园有机融合,形成夜文化消费圈等。”郑睿说。
五工台镇党委书记徐杰介绍,通过不断提升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五工台镇将把幸福村打造成集种植、绿色采摘、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儿童游乐、健身拓展、生态养老、乡土美食、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产业振兴乐园,成为新疆的乡村葫芦文化第一村、幸福地旅游产业第一村。(张军剑 王文龙 王锡强 图/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