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国文融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经过初评环节的严格遴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名单出炉。由青海省博物馆报送的“多元华彩 融荣向生——走近青海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在25个省市共计240项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
“多元华彩 融荣共生”——了解青海世居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以青少年为活动对象,以开展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目的,以认识和了解青海的世居民族为出发点,通过对各民族的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挖掘和分析,策划了“穿民族服装,学跳民族舞蹈”“走进彩虹部落——粘贴土族娃娃布贴画”“撒拉儿风情别墅——制作绳彩飞扬的篱笆楼”“光影之间——制作河湟皮影”“穿花纳锦——‘青绣’制作体验”和“琴声悠扬——马头琴音乐欣赏”六场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特色活动。
民族服饰主题绘画
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华彩 融荣共生——了解青海世居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帮助参与者了解民族知识,培养参与者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加深参与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引导参与者在活动中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与此同时,此系列活动还打破传统强调技能的教学模式,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绘画等多种类型,注重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系列课程在加深未成年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大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土族娃娃布贴画
篱笆楼制作
近年来,省博物馆积极开展的各类讲座、亲子手工制作、非遗文化体验等特色社教活动,取得了广大观众和业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不仅是省博物馆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更是对标对表以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等要求做出的重要部署。下一步,省博物馆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继续推出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