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仪式现场
8月25日-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于海田等出席了活动。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在策展设计上,以“天、地、人、和”为脉络,设有“新时代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等4个版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太极拳、光山花鼓戏、仰韶彩陶制作工艺、汝瓷烧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等16个河南非遗项目及4个非遗美食企业亮相博览会,以展示、展演方式呈现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了“天、地、人、和”的展览理念。
茶和天下:信阳毛尖贯通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源于中国,传于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追求,也展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哲学智慧和世界观。
在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展台,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肖珺景一家三代人的传承故事,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的驻足聆听。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展台为小游客讲解制作技艺
据悉,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现代,唐宋时,信阳隶属经济发达的淮南道,北有政治经济中心洛阳、开封,南拥大运河、淮河、长江漕运之便利,茶叶生产与茶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明清之际,万里茶道的南路(陆路)便是从信阳出发,经桐柏、唐河、青台到赊店,再向北,徐徐展开一条贯通中俄的万里茶道。
信阳毛尖作为河南茶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在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里,把作为贡品的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
责任编辑:陈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