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乡村旅游 > 正文

四川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信息汇编2022年第二季度

  • 时间:2022-07-20 16:55:59 来源:  作者:  点击:

  要目速览

  【重要简讯】

  ●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启动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调度会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公开发布

     

  【重点工作】

  ●川渝文旅部门确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

  【两地活动】

  ●资阳市党政代表团赴足考察

  ●2022成渝青年“音乐+”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宜宾承办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

  ●“喜迎党的二十大”·川渝记忆主题图片展启动

  ●川渝滇黔十区市开展文化活动

  ●“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营销合作】

  ●遂潼两地旅游同城化深入推进

  ●峨眉山与金佛山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内江荣昌推出文旅IP形象

  ●歌曲《双城石缘》出炉

  【经验交流】

  ●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平台推进会交流发言摘录

  【重要简讯】

  ●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启动。6月29日,在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上,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共同启动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启动仪式介绍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和“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展示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举行了第五届川剧节精品节目展演。 (规划指导处)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调度会。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视频调度会,听取两省市发展改革、文化旅游部门建议意见,研究规划实施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安排规划修改核实、印发解读等工作。(规划指导处)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公开发布。5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开发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该规划自2020年底启动,历时一年半完成,是川渝两地文化旅游发展的第一个国家级规划,将深入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规划指导处)

  【重点工作】

  ●川渝文旅部门确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川渝文旅部门印发《深化重庆四川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方案》,确定四个方面主要工作,涉及重点实施项目59个。一是凝聚建设共识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川渝两地市民对走廊建设的认知;二是提高共建实效方面,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库;三是强化区域合作方面,主要是加强毗邻区域功能平台建设,加强行业引导和交流等;四是文旅融合方面,主要是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加大文旅产品供给。(规划指导处)

  【两地活动】

  ●资阳市党政代表团赴足考察。资阳市党政代表考察团前往大足石刻博物馆、大佛湾石刻景区等地实地参观考察,共同商议推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事宜,将加快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石刻文化公园、世界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等项目,让示范区建设尽快取得显著成果,在全国叫响“资足常乐”文旅品牌。(资阳市)

  ●2022成渝青年“音乐+”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22成渝青年“音乐+”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成都市武侯区音乐坊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和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设“音乐+文博旅游”、“音乐+数字娱乐”、“音乐+产品研发”三个领域赛道,将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开展线下分站赛及一场线上分站赛。(成都市)

  ●宜宾承办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宜宾举行。活动发布2021川渝博物馆发展成果,公布川渝2021年博物馆展览、研学实践教育案例等各类奖项,启动川渝博物馆联盟成立暨“百馆百物—川渝宝藏”主题宣推活动,以及“花开并蒂——巴蜀青铜文明特展”“第二届巴山蜀水——博物馆文创展”等。(宜宾市)

  ●“喜迎党的二十大”·川渝记忆主题图片展启动。江北区与德阳市文化交流活动在重庆市江北区图书馆举行,“喜迎党的二十大”·川渝记忆主题图片展同期开展,两地将积极搭建两地图书馆互联互动工作平台,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德阳市)

  ●川渝滇黔十区市开展文化活动。泸州市组织召开“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川渝滇黔十区市书画摄影展、歌手邀请赛联席会,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四川省内江市、宜宾市、自贡市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文化活动开展,实现区域文化艺术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区域文艺品牌创建。 (泸州市)

  ●“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活动顺利开展。6月13日,第5届“记忆中的年味”2022春节影像纪事摄影展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开展;6月14日,“川渝乐翻天”—谐剧《永不落幕》在重庆群星剧院精彩上演;6月14日,“成渝地·巴蜀情”2022年川渝地区群众文化合作共建联席会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召开。 (公共服务处)

  【营销合作】                     

  ●遂潼两地旅游同城化深入推进。遂宁市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遂潼两地旅游同城化待遇的公告》,进一步强化遂潼两地市民“同城化待遇”。到2023年底,全市14家A级旅游景区对潼南籍游客免门票、15家星级旅游饭店及3家高品质酒店按遂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各县(市、区)、市直园区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协议价实行优惠,观音湖游船项目实行五折优惠,基本实现全域景区对潼南游客免费。(遂宁市)

  ●峨眉山与金佛山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重庆市南川区考察团赴峨眉山,与峨眉山市开展座谈交流,并签署《峨眉山景区与金佛山景区友好合作协议》,共商合作事宜,助推两地文旅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乐山市)

  ●内江荣昌推出文旅IP形象。内江荣昌举办双城文旅互动营销季,首次向公众推出可爱的“陶哥甜妹”IP形象,向大众展示拟人化的内江和荣昌,介绍推广内江荣昌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政策等。 (内江市)

  ●歌曲《双城石缘》出炉。由资阳文艺工作者李学钦作词、成都音乐人徐冬作曲、资阳文艺工作者唐晓兰演唱的歌曲《双城石缘》出炉,歌曲旨在弘扬传统石刻文化,加强两地文化交流,推动两地石刻文化传承与合作。 (资阳市)

  【经验交流】

  ●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平台推进会交流发言摘录

  自贡市:一是从规划上入手主动融入对接,对《规划》的内容特别是涉及自贡元素部分进行全方位解读,并逐一对标落实任务;二是从项目上突破做强特色品牌;三是从合作上发力加强宣传联动,积极参与联盟协作,开展线路和景区推介,举办特色节会活动,形成区域市场互动。

  泸州市:一是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与永川区、江津区文旅委签订《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起草《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营销联盟;二是整合一体化文旅资源,推动“四面山一福宝”景区建设跨省域5A级旅游景区,建设川南渝西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带;三是做亮一体化文旅市场,举办川南渝西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启动川南渝西七市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协作,发布泸永江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优惠政策;四是推动一体化任务清单。

  遂宁市:一是机制体制基本理顺,签订了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落实专人专班、联席会议机制。二是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两地市民互游超市民待遇。三是精品线路互联互推。四是文化旅游往来密切,涪江流域考古调查共同推进。

  内江市:一是做“实”两地文旅合作交流,互推精品旅游线路,启动“巴蜀新CP·内荣甜蜜蜜”双城文旅互动计划;二是做“特”本土文旅拳头产品,打造成渝地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研学旅行新高地。

  宜宾市:一是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工作机制,成立“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长江上游城市文旅演艺联盟、川南渝西七市区公共图书馆联盟;二是深化川渝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与重庆合作文旅项目“宜宾长江号”游轮。

  广安市:一是规划引领,在规划编制中为川渝合作文旅项目留足发展空间;二是深化合作,与重庆达成《推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战略合作协议》等10余个文旅合作协议,明确联合重庆毗邻地区打造“三区一带”,即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华蓥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三是宣传互融,共建发展平台,共拓客源市场,共办惠民活动;四是文化互鉴,联合开展申遗,推进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遗址与合川钓鱼城打捆申遗,提档公共服务。

  达州市:关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一是会同万州、开州文旅委共同谋划了“一大平台、两大功能性载体、四大重点项目”;二是加快大巴山风景道建设;三是共同谋划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万达开乡村旅游示范带4个重大项目;四是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一体化;五是组建“大三峡·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关于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一是建立明月山绿色发展专项工作组办公室;二是正式出台总体方案;三是编制《重大事项清单及主要任务责任分工清单》,按月调度推进;四是围绕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建设,稳步推进文旅项目;五是联动开展旅游活动。关于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联动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拟建立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基金。

  资阳市:一是着力“四个”突出,突出规划引领,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突出项目支撑,资阳大足共同谋划资大示范区共建项目28个,推进示范区单建项目(资阳片)95个;突出产业协同,推进文旅融合、工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突出机制建设。二是着力“四大”工程,着力项目提升工程,建立市领导牵头的重点项目联系机制,组建项目推进专班,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着力平台建设工程,搭建文旅、工旅、农旅、康旅等产业合作平台;着力品牌响亮工程,与重庆市大足区一道,创响“石刻之乡”“资足常乐”品牌;着力改革创新工程,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wlyw/2022/7/19/fecaa4e069d948f79508130123bc63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