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 通讯员郑建锋)“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在家中读了这本书,他们很喜欢!书中写的都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他们觉得很亲切!”日前,河北邢台平乡县居民王涛向朋友推荐平乡本地读本《阎家屯故事漫话》。
“以小见大,以一个普通农村的百年沧桑时代变迁,反映平乡县乃至整个国家农村变化发展的轨迹,用今昔对比手法,记录了农村解放前至现在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历史事实,对研究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参考价值。”河北邢台市政协退休干部谢爱民认为,这本书紧扣时代脉搏,展示文化自信,以文学的手法,记录村史、村貌、风土人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乡村文明的一个文化实践和艺术创新,对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启示的意义。
阎家屯是河北平乡县河古庙镇的一个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书编著者杨午是平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历史资料,走访知情村民,历经数年汇编创作了这部独具特色的村史故事。
“这是平乡农村历史文化又一种新的讲述方式,更加耐读更加引人入胜。”河北平乡县滏漳书院院长王孟保如是说。
前不久,邢台市的不少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对这本土给予一致好评,并提出了意见建议。邢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聚敏说,这本书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具体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突显出它的文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乡村文化的积累积淀及传承,功德无量。邢台文史专家刘顺超说,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阎家屯故事漫话》让人记住了乡愁。但需要加大对阎、杨姓氏文化研究,建议章节排列做些调整。 邢台市诗人协会名誉主席代红杰说,《阎家屯故事》让我读出了兴致。读阎家屯的历史,好像就是在读我村的历史,读阎家屯的故事好像在读我村发生过的故事,直面而亲和,唤醒了我很多村庄生活的早年记忆。语言活泛、不板结,有味道、不平俗。阅读不苦涩、沉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