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观察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资讯 > 正文

贵州展园展馆精彩亮相中国花卉博览会,奏响“红与绿”的交响曲——

  • 时间:2021-06-02 22:28:50 来源:  作者:  点击:

  

  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幕。本届花博会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集中展示我国花卉业发展成就,生动演绎花开盛世、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献礼建党100周年。上海花博园共设有180个室外展园和64个室内展区,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建设的展园展区精品荟萃、百花齐放。

  其中,贵州园秉承“红色转折圣地、绿色贵州崛起”建设理念,以“花开中国梦·贵州好花红”为主题,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园区以“红”“绿”为主基调,配置高山杜鹃、刺梨、掌叶木、兜兰、石斛、苦苣苔、桫椤等贵州特色植物,营造山峦、沟壑、云景、花色等自然景观,构建红岩迎宾、红花醉客、红河春渡、红草溢香、红霞铭史5个景观。丹霞石和好花红组成的“碧水赤石”“林涧生花”景象,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彩贵州公园省秀美风光的缩影,诠释着新时代的贵州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奏响“红与绿”的交响曲。

  在室内展区内,红色贵州展馆里错落有致地陈列着石斛、兜兰、苦苣苔、高山杜鹃等盆景,艺术插花作品以及创艺压花作品等,独特的高原花卉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拍照。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红色贵州馆的设计理念很不错,很有纪念意义。我曾到贵州15次,那里的山水非常美,气候宜人。通过花博会这次机会,贵州又带来了许多特色花卉植物,让更多朋友了解认知,这非常难得。”上海退休教师印建芬说。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内容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花卉事业盛会,也是展示推广花卉等特色林产品发展成果的最佳平台。花博会期间,我省举办了贵州省主题日、贵州林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等,借助展会机遇,着力搭建东西部花卉产业交流协作平台,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我们携兰科下四属53种兰花参加了景观、组合盆栽及单株展览,并参加精品兰花竞赛,共获得3金4银12铜16优秀奖的好成绩,其中以被‘植物熊猫’兜兰为主制作的原生态景观充分展示了兰科植物生物多样的生态唯美之处,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专家好评,荣获金奖。”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克云介绍。

  此外,该公司与正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贵州兴义“金兰之乡”兰文化园建设项目,金额达1.3亿元。邓克云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对标国家相关标准,立足于国家兜兰种质资源库、兰花植物园建设,继续壮大兰花产业工程,完善兰花产业、康养旅游、科普文化全产业链建设,让中国兰花更加享誉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花博会,我省连参展的代表都派不出一个。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如今我省组培繁育的兜兰跻身世界水平,百合、高山杜鹃等珍稀花卉品类位居全国前列。”省农科院园艺所党委书记、省花协会员崔嵬介绍。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花卉经营主体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5家,从业人员8.3万人。贵州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4.83万亩,产值56.6亿元,亩产值1.26万元。其中花卉种植面积25.83万亩、绿化观赏苗木19万亩。主要产品包括切花(菊花、百合、月季等)、盆栽盆景植物(兜兰、高山杜鹃、铁筷子等)、露地花卉(食用百合、食用菊花、玫瑰、山茶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贵州花卉产业不断壮大,特色效益与竞争优势逐步凸显。

  “2020年,我们和省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烤烟&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获得成功,可在全省烟区推广。筹建多年的贵阳龙洞堡阳明花鸟文化城也将投入运营,还组建了贵州省花协园艺有限公司。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技术,都做好了准备,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贵州花卉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省林业局副局长向守都表示,通过本次花博会交流平台,贵州花卉又一次展现了新风貌、新气象,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走进多彩贵州、生态家园。

  青山绘锦绣,贵州好花红。贵州植物类型丰富、奇特,全省有野生木本花卉733种、草本花卉673种、观赏蕨类280种,这为花卉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种质资源。下一步,贵州将加快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支撑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促进花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山地特色花卉苗木产业体系,不断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

  


原文链接:http://whhly.guizhou.gov.cn/xwzx/szdt/202105/t20210531_6833833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律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