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起,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关团委广泛发动青年干部利用假期,开展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为主题的微调研实践活动。此文为优秀调研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青年干部微调研⑤乡村旅游景区对本地村民生活影响情况研究——浙江省乐清市显胜门景区沿线乡村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林志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利用本地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对本地村民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远离景区的地方比较,景区附近的村民的生活有何不同?带着这些疑问,我于“十一”假日期间前往浙江省乐清市显胜门景区沿线进行现场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显胜门景区沿线基本情况
显胜门景区位于雁荡山北麓。从交通集散地雁荡山游客服务中心出发,驱车前往景区20分钟左右车程,途经仙溪乡、龙西乡的农村区域。沿途有2处主要景点,位于仙溪乡的南阁古村和位于龙西乡的飞拉达景区,与显胜门景区共同构成一条乡村旅游风景线路。按照地方建筑习惯,家门面朝公路,因此,线路两侧分布着田野、山地以及许多村庄。
3个景点分别以自然风光、山地运动和历史文化见长。显胜门景区山门险胜,溪水清幽,在群峦叠翠之间漫步幽径,游客可以享受休闲观光的悠然。龙西乡的飞拉达是一种铁道式攀登运动,在垂直山体上安装铁扶手、固定缆索、踏脚垫,让初次攀岩的游客也能体验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登,属于户外山地运动项目。仙溪乡的南阁古村是本地章氏聚族而居的村落、明代著名诤臣章纶的故里,村中的南阁牌楼群是明代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发布《章氏家训简介》。u003C!--章氏家训--u003E
二、景区发展对当地村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显胜门、飞拉达和南阁古村3个景区虽然特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地理位置与本地村民生活区域有很大重合。龙西乡显胜门村村民聚居在距离显胜门景区入口500米至2000米的道路两侧,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置在景区售票处旁。飞拉达景区位于龙西乡仙人坦村村民集中居住区域,由于没有设置专门停车点和交通路线,前往景区需先在村民住户的院落内停车,而后步行经过村民日常行走的狭窄道路200余米。南阁古村位于仙溪乡南阁村,既是村委会坐落地点,也是南阁村民的日常活动区域,设有容纳几百人的礼堂作为村内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的场所。
经过走访和观察,我发现3个景区对本地村民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景区建设改变了乡村公共设施布局。显胜门村两侧为山,中间为溪,平地稀缺,但村内专门开设一块空地,用于建设景区入口和停车场。飞拉达景区入口附近十余户村民住宅装上了统一样式、材质的门店招牌。南阁古村建设了专门的绿化停车带和沿河石板步道,方便外来游客泊车漫步。二是景区开发增加了村民创收途径。村民通过向游客销售商品或提供餐饮服务增加收入。显胜门景区的游步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摊位点,专门用于销售当地盛产的铁皮石斛、金银花、蜜桔等农产品。飞拉达景区的入口附近,沿路村民将自家门前的空地辟为收费停车位,部分村民将一楼门面开放,形成家庭式餐馆,利用家中原有的灶台和桌椅等家具,为游客提供汤面、炒饭等便利餐食。南阁古村牌楼群所在的道路两旁,村民开设了地方农产品销售商店、小超市、小吃餐馆等商铺。三是景区发展改变了周边村民生活交往形态。由于村民日间外出劳作,一般道路两旁的村民住宅保持门面关闭是常态,道路上也只是偶尔有匆匆的行人经过。而景区周边的村民住宅则大门敞开,村民们在景区入口处的小片空地上集中开展商业活动,附近村民在家家户户之间串门,聚集聊天、乘凉,进行棋牌、舞蹈等小范围集体活动。
三、景区发展在改善民生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在现场考察中,我为景区开发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感到振奋,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观察和询问,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商品存在同质化现象,村民开设店铺数量多但收效不明显。景区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摊位,提供的产品为各类草药、水果。这些产品种类基本相同,形状相似,缺少深加工,即使布置了较多摊位,产品的吸引力也未得到提升。飞拉达景区的近10家饭店只供应汤面、炒饭、年糕等简便餐食,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二是缺少对农产品的规范说明介绍,为村民推销农产品带来困难。本地种植的铁皮石斛、金银花等特产具有较好的入药、保健价值,但由于缺少规范的宣传口径、轻巧便捷的外观包装,产品吸引力有限,未能将现有客流充分转化为购买力。游客对药效缺乏了解,景点未对农产品做出介绍说明,店家的口头表述难以做到科学全面,使得游客对药效的困惑得不到充分回应。三是景区需提高挖掘和宣传文化内涵的能力。南阁古村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阁牌楼群包含“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5座明代牌楼建筑,为明代以敢于直谏著称的礼部侍郎章纶及其后裔所立,蕴含着多位章氏族人的清廉为官、勤奋为学、直言敢谏等历史故事,并流传有《章氏家训》,因此,南阁古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目前景区的主要宣传方式是学术性较强的平面文字介绍和在墙面上粘贴家训语句(文言文),难以充分反映文物和文字背后生动的人物精神,与村民文化生活的融合程度也十分有限。
基于考察获得的资料,经过思考,我归纳了几条工作建议:一是改良村民经营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并在包装显眼位置处详细阐明产品药用价值;鼓励村民进行差异化经营,制作地方特色小吃、农家菜,并结合石斛养生、山地运动等旅游景区特色设计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二是与当地村民生产活动相结合讲好地方故事。例如,研究阐述本地生产的金银花等草药与其他地区的同类药材的区别,整理村民在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具体阐述当地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经历及其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故事。三是充分发挥景区带来的人流集聚效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挖掘章氏名人事迹和家训内容中符合时代特点的精神文化内涵,用生动的故事介绍景区景点和历史人物,以名人事迹、家训中蕴含的廉政、爱民、耕读、勤俭等故事为主题,充分发挥景区人流集聚的优势,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说书宣讲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观察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景点观察网 gc.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